在低碳轉型、俄烏沖突的背景下,油氣高價是否“最后的倔強”引發(fā)市場熱議。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震在“第十九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”上表示,能源革命在歷次工業(yè)革命進程中起到引領作用,第四次工業(yè)革命中,能源工業(yè)也必將完成從油氣到新能源的重大轉換,但在一段時間內,油氣仍將維持全球主體能源地位。
在王震看來,第一次工業(yè)革命實現了能源從從薪柴到煤炭的重大轉換,第二次工業(yè)革命中,電力和石油則成為人類社會主要能源,第三次工業(yè)革命后,石油和天然氣也逐漸成為主力能源。但第一次工業(yè)革命以來,由于化石能源的使用,全球平均溫度升高了2.5攝氏度,隨著氣候變化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及主要經濟體相繼提出碳中和計劃,新一輪工業(yè)革命必將伴隨著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。
轉型的趨勢已有所顯現。數據顯示,2021年包括生物質燃料在內的全球非水電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增幅高達15%,高于其他燃料的增長,可再生能源發(fā)電量增長已占到過去兩年全球發(fā)電增量的一半以上,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(fā)電在全球電力結構中占比首次突破10%。
不過油氣企業(yè)盡管在環(huán)保領域受到越來越大的外部壓力,但疫情反復疊加地緣政治風險,仍給能源市場帶來新的變化。“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同比增長5.8%,創(chuàng)下史上最大增幅,扭轉了2020年的急劇下降趨勢。”王震表示,來自能源領域的碳排放量已接近2019年的水平。
王震表示,年初的俄烏沖突使能源市場進一步復雜化。“烏克蘭危機導致全球能源供應減少,全球能源市場從嚴重過??焖俎D換為‘供不應求’。”王震說,在石油市場,需求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,但俄羅斯受制裁產量下降,美國產量不及預期,歐佩克的閑置產能有限,市場供需緊平衡,液化天然氣市場的產能利用率則迅速升至2005年來的新高。
隨著油氣礦產資源價格的上漲,資源民族主義思潮蔓延。王震認為,世界能源格局正在重塑,“能源安全”成為優(yōu)先議題,一段時間內油氣仍將維持全球主體能源地位,特別是石油在航空、艦船等交通燃料領域和部分化工原料領域的地位難以被替代,天然氣發(fā)電則可以對新能源發(fā)電起到有效的調節(jié)補充作用。
王震預計,由于新能源的間歇性、流動性特點,加上儲能技術還處于攻關階段,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需求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增長勢頭。到2030年,油氣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可能仍會達30%左右,到2050年,可能會降至20%左右。